
以奮斗為槳,揚青春之帆——記江銅“十佳青年”
發布時間 : 2024.06.18
來源 : 江銅傳媒
楊帆個頭不高,面帶微笑,言談舉止間透露著溫文爾雅,是許多人對這個來自西北姑娘的第一印象。
參加工作六年,她先后取得本專業相關發明成果4項,參與專業相關主要科研項目10項,幫助公司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,解決了一批“卡脖子”技術難題。
她,就是江銅集團銅箔公司的研發員楊帆。
2018年,楊帆從東北大學畢業入職銅箔公司,剛參加工作之初,楊帆選擇到生產一線“摸爬滾打”。在許多老員工眼中,這個初來乍到的姑娘吃得下別人吃不下的苦,受得了別人受不了的累,鉆機臺、跟檢修、搬設備……生產現場的很多重活、累活,她一樣不落,楊帆利用這些機會,一步一步地學習掌握電解銅箔生產各工序的工藝技術。
經歷了一年多的鍛煉,楊帆逐漸養成了細致觀察、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,這也為她后來在技術研發崗位上綻放光彩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2019年,楊帆調入銅箔公司技術研發部,剛到崗不久,她就迎來了一項棘手難題。那時,銅箔公司正飽受電子電路銅箔高Tg剝離強度低的困擾,這極大影響了銅箔公司電子電路銅箔產品在下游客戶端的使用。
經過前期大量的實驗,銅箔公司的研發團隊發現,選用合適的硅烷,提升化學粘結力是最有效的手段。雖說找到了有效途徑,但繁瑣的現場試驗、海量的數據分析對比還是讓很多人犯了難。
在楊帆看來,別人眼中的困難,恰恰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機遇。她毫不猶豫,毅然挑起了重擔,工作時,她一頭扎進生產現場,跟班熟悉工藝及設備運行情況,將疑難之處逐一記錄,下班后,她查閱各類文獻資料,重新復盤當天在現場記錄的各類技術疑難,請教現場經驗豐富的老師傅,不放過任何一個交流學習的機會。
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,楊帆一組接一組地進行數據對比分析,在經歷了海量實驗后,篩選出了12種不同類型的硅烷,并找到了最佳配比,成功應用于工藝改進之中,大伙驚喜地發現,電子電路銅箔高Tg剝離強度足足提升了9%。
這次成功讓楊帆備受鼓舞,嘗到了成功的喜悅,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信心,要在電解銅箔研發領域干出一番事業,闖出一片天地。
2021年,隨著三期15000噸/年電解銅箔改擴建項目的建成投產,銅箔公司開始踏足鋰電銅箔這一全新賽道,楊帆意識到,這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戰,也是一個大展拳腳的好機會。
鋰電銅箔是鋰離子電池負極的關鍵材料,鋰電銅箔越薄,重量就越輕,能量密度也越高,未來使用更加輕薄的鋰電銅箔是大勢所趨。著眼于市場需求,銅箔公司啟動布局了4.5微米極薄鋰電銅箔的研發,那時剛剛參加工作才三年的楊帆主動請纓,成為該項目的負責人之一。
“滿懷激情,充滿信心,這不僅幫助公司實現技術突破,也是為新能源行業發展貢獻力量。”回憶起剛接到研發任務時的內心感受,楊帆這樣說道,“但心里的壓力是一點也不輕,可查技術資料有限,沒有相關的經驗可以借鑒,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摸索。”
鋰電銅箔的厚度越薄,技術難度也就越大,要想在多個機臺上實現萬米以上的穩定生產絕非易事。為盡快取得技術突破,楊帆整日整夜奔波于實驗室和生產車間,一步步摸索實踐,不斷總結復盤。
在數以千次的實驗中,楊帆逐漸摸清掌握了4.5微米極薄鋰電銅箔各工藝環節的規律,在她的大力幫助下,研發團隊成功克服了外觀不均勻、成品率低、起皺撕邊等一大批制約產品質量的難題,為產品批量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,成功打入多家全球知名新能源企業,讓銅箔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了先機,贏得了主動。
正是憑著這樣一股潛心鉆研、勇于探索的勁頭,楊帆在技術研發崗位上屢創佳績,一路揚帆。她堅守平凡崗位,在汗水中揮灑青春,生動展示了新時代青年涵養江銅情懷,勇攀科技高峰的青春風采。